第三方企業認証
上海亞邁森醫療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認証機構﹕賽立信
認証日期﹕2020-09-16

急救常識

   學會如何撥打120

 

   在目前安全知識與技能培訓中,多傾向于試卷考試,而對實際操作技能考核較少。如果重視實際操作技能考核,把實際操作技能考核重點轉移到演練,並達到條件反射程度,那麼傷害事故就會養活傷害事故所造成損失也會大大降低。這裡輯錄几起對觸電者及時施救的案例,想念對我們會有啟發。     

   (一)1993年8月4日11時40分,某軋鈉廠維修工段同志到除塵泵房防洪搶險。泵房內積水已有膝蓋深。為了排 水,用剷車剷來兩車熱渣子把門口堵住,然後往外抽水。安裝好潛水泵剛一送電,將在水中拖草袋的同志電倒,水中別外几名同志也都觸電,掙扎着從水中逃出來。在場人員已意識到潛水泵出了問題,馬上拉閘,把其中觸電較重已昏迷的岳某抬到值班室的桌子上,立即體人工體外心臟擠壓搶救。擠壓過程中,聽見岳某噪子里有痰流動的聲音,馬上人工吸痰;再次擠壓時,岳口內又流出痰,他救人員又一次將痰吸干。經人工體外心臟擠壓搶救,岳某終於喘過氣來,脫離 。     

  評語:1,電工不了解潛水泵電纜接線顏色,零線誤接相線,造成漏電。2,人工體外心臟擠壓的搶救及時有效,嘴對嘴吸痰保証了遇險者呼吸道暢通。這個案例說明,危急時刻及時、正確、得當的搶救是十分重要的。     

   (二)1995年8月16日16時10分,某軋鋼廠中型車間軋鋼工張某接班后去軋機二架后焊軋槽,施焊時,觸電倒在輥道上。軋鋼工劉某發現后,立即跑到二架前拉閘斷電。 現場工藝技術員謝某剛好趕到,見張休克,立即進行人工體外心臟擠壓,幾分鐘后張緩過氣來。看看張某沒哈問題,工友們用木板把張 抬到車間門口,放在地面上。此時張某又休克了,口張得很大,出不來氣。 電工班長盧某正在主電室幹活,得知有人觸電,馬上跑過來,看到人們準備送張某去醫院,立即制止說:“不能送!”盧跑在地上,想給張某作拉壓臂式法人工呼吸,但張的胳膊燙傷了,此法不行;用仰臥壓胸法做人工呼吸又不見效果;施行口對口呼吸法,張的嘴又張開得很大。情急之中,盧把自己的嘴伸進張的嘴內,捏住張的鼻子一口一口吹氣,吹到第7口氣張終於喘過氣來。這時救護車也到了,張某保住了性命。人們向搶救張某的謝某詢問,他的觸電急救方法是從哪儿學的?大學里是否有此課程?謝回答:“家是農村的,農村演電影經常放安全用電知識,我就記下了。”人們又問另一搶救人員盧某,盧回答:“我曾在北京衛戌區當過兵,在連隊時,經常一對一練習急救。”  

   評語:1,觸電后,拉閘斷電及時,行動快;2,工藝技術員也會現場急救,難能可貴;3,嘴伸進嘴內吹氣,書本未見記載,及急中生智;4,人工呼吸最有效的方法還是口對口;     5,以觸電者就地搶救做得好。事故的原因:軋鋼工未空絕緣鞋從事焊接。該電焊機空載電壓110V,遠遠超過交流電焊機手工操作時空載電壓不超過80V的規定,在這咱情況下應採用特殊防護措施后才允許作業。     

   (三)1996年11月7日10時45分,某軋鋼廠中型車間主電室做氣試驗,主電室按車間安排對6000伏高壓櫃檢修。 高壓開關櫃電壓互感器的隔離開關把坏了,領過一個低壓的不能用,機動科電氣工程師賈某讓拿過來再看看。他比劃了下說:“行!”於是就拆坏的,同時讓電工班長盧某找螺絲。盧找來螺絲只安上一個,賈說:“我到盤後面,你在前面。”之後,盧聽到“刺刺……”的放電聲,抬頭一看,刀閘已合上了,便馬上把油開關斷開,跑到盤後面,把已經休克的賈某從高壓櫃內拉出來,平放在地上。此時,已摸不到賈的脈搏,盧某立即進行人工體外心臟擠壓搶救。擠壓十幾次以後賈某才能呼吸了。經檢查,賈的10個手指有8個放電,帶手錶的手腕一週被電灼傷,胳膊亦被電灼傷,肚子接地外也灼傷。 

    評語:1,盧某現場急救本領過硬,兩年救了兩條命;2,人員觸電后,斷電及時;3,心臟跳動停止后,及時進行人工體外心臟擠壓,產生良好效果。事故發生的原因:在電氣設備上作業,有關安全制度不落實;電氣技術人員對工作是否安全,措施是否完備,未予核實,屬違章指揮;工作負責人(電工班長)未 違章指揮導致事故發生。

來源:中國安全網。

                   急救護理學的概念和發展簡史

急救護理學是一門研究各類急 、急性創傷、慢 急性發作及危重病人的搶救與護理的跨學科的綜合性應用學科,具有專科性、綜合性和實踐性的特點。急救護理與臨床各專業護理既有密切聯繫,又有其獨立性;既有其專門性,又是各科的綜合。

   二、急救護理學的發展簡史

   急救護理學的發展是現代社會發展和現代急診醫學科發展的必然趨勢和結果。 1.國際急救護理的發展 現代急救護理學的起源,可追溯到爆發在18541856年間的克里米亞戰爭。在那場戰爭中,前線戰傷的英國士兵 率高達50%。危難之際,南丁格爾率領38名護士奔赴前線實施救護,使得當時戰傷士兵 率下降到2%。數字的改變說明瞭護理工作在搶救危重病人中的重要作用;同時,這一豐功偉勣也改變了英國朝野對護理及護士的評價。實質上,南丁格爾及其同事在當時所為就是現代急診醫療服務體系中的院前急救的初步階段。

   19世紀時醫院已變得日益盛行,緊急照料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成長起來。那時人們為了治療往往要等上几小時,甚至即使是危在旦夕,也可能仍須等待;因為當時人們信奉的首要原則是“先來者,先處理”。這種狀況是不能接受的,由此催生了急救護理史上值得慶祝的一大進步,即分檢朮在急診科的應用。 分檢朮首次用於急診科是在1963年,美國耶魯的Nwehaven醫院。 急救護理史上另一個里程碑是急救護士團體的出現。20世紀70年代以來,很多國家發展起來 的組織,以傳播急救護士的朮語和專業思想,同時訓練各行業的人員作為二線急救組織成員。

    從20世紀60年 始,由於電子技術的蓬勃發展,電子儀器如心電示波器、電除顫器、人工呼吸機、血液透析機迅速出現並運用於臨床,使得護理技術進入了有搶救設備的新階段,為急救護理作為一個專業做好了物質上的準備。此後,護理理論與技術不斷髮展,搶救設備日益完善,急救護理學的理論與實踐也相應發展。1975年5月,在國際紅十字會參加下,在前聯邦德國召開了有關高級保健指導研究的急救醫療會議,提出了急救事業的國際化、國際互助和標準化的方針;如確定了急救車為必要的裝備內容,是急救車真正成為院前救治單元;急救電話號碼的國際統一以及急救情報方面的交流等急救基本建設問題。

   最近20年急診護理同仁一直在拓寬自己的職責範圍,不僅發展了急診護理技術,而且努力減少病人等待時間。急救職業護士應運而生,急診科和小傷治療室的急救職業(emergency nurse practitioners, ENP)已經勝任了新角色。現在,許多病人經他們治療並出院,這些病人認為急救護士是解決它們問題 人選。 到今天,在復甦技術、護理立法運動的開展、院前救護、儿童照料、老年護理及精神病護理等諸多方面急診護士都去得了值得驕傲的成勣。此外,在對突遭喪親之痛者和護理方面急診護士也承擔了大量工作。許多醫院已制定出這方面的工作標準,他們也通過電話隨訪這些人並提供短期支持。

    2.我國急救護理工作的發展 在20世紀50年代,我國開始參照前甦聯的模式在大中城市建立急救站,醫院各病房也普遍將危重病人集中在危重病房進行觀察、護理;70年代成立了心臟監護病房;80年代各醫院相繼成立急救中心,同時還開展了急診護理培訓班。 我國曆來重視急救事業的發展和急救知識的普及,1957年和1062年先後拍攝了科教片《急救》和教學片《火線搶救》,但受國內經濟條件制約,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期,國內僅有簡陋的急救站和為數不多的救護車;救護車內除擔架外,幾乎沒有其他裝備,配備醫生和司機,只是起到轉運病人的作用。隨着社會的發展,特別是公交事業的日益發達,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結構發生了變化,舊的急救系統已不再適用,醫務人員已不能侷限在醫院內等候急診傷病病人,而應該及時將急救工作做到病人身旁,為贏得病人的生命健康爭取 時機。

   1979年,隨着急重症護理學的被承認和廣氾推崇,我國的急診護理學也逐步與國際接軌。

  1980年10月,衛生部頒發“關於加強城市急救工作的意見”,引起了各省市政府及衛生部門的重視。文件明確指出要求根據條件加強急救工作,城市應建立健全急救站、醫院急診科(室),並應與街道衛生院和群眾性基層衛生組織(紅十字會)相結合。

  1982年3月,衛生部召開京、津等地區有關工作人員會議,擬定了“建立城市急診室(科)”的初步方案,並于同年10月提交上海會議(全國門診急診工作學朮討論會)上討論、修改。

    1983年,衛生部根據修改的方案頒布了“城市醫院急診室(科)建立方案”,這個方案規定了急診科的任務、急診醫療工作的方向、組織和管理,以及急診工作的規章制度。有效地促進了急診醫學與急重症護理學在全國各地的興起和發展。全國各大中城市醫院根據各自條件紛紛成立、擴大和整頓急診科(室),增加了設備和醫院救護車的數量,改善了急救站的設施,並開始籌建城市急救網,有的醫院建立了各類重症監護室。

    1986年11月,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急救醫療法”。此後,急救工作加快發展,全國統一呼叫號碼為“120”。京、津、滬、杭、沈等地區較早較快發展了急救醫學工作。北京、重慶先後建立設施完備和隊伍固定的急救中心,廣州成立了急救指揮中心。急救醫療體系逐步建立健全,由院前急救、急診科(室)、重症監護室構成,擁有現代化的急救車和搶救儀器設備,具有現代化靈敏的有限或無限通訊設備,是搶救半徑縮短在5千米左右。天津建立起具有建大規模實驗條件的急救醫學研究所;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征醫院、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瑞金醫院、上海醫科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等開始建立急救醫學的醫、教、研基地。在國家衛生部、世界銀行幫助下,浙江金華、江西九江、陝西寶雞推行“區域衛生發展規劃”,將發展急救事業作為一項重要內容。急救還進一步開展到航空與航海方面:1998年,我國民航機構急救中心發展到70個以上,1999年由我國54個民航醫療機構聯合成立了“中心民航機構管理委員會現代醫學航空急救援專業組”。使航空急救做到“應急、就近、方便”。

   中華護理學會及護理教育中心舉辦了多次急救護理學習班,為開展急救護理工作及急救教育培訓了人才。隨着醫院急診科、ICU、CCU的崛起,急救網絡基本健全,一支急救護理隊伍已經建立起來,標誌着我國急救醫療事業進入了新階段。

 (摘自敖新主編的《急救護理學》)

                     健康應急預案:春節有意外 自救先幫忙

來源:新華網

   炸傷   

  放鞭砲可增加節日氣氛,但每年均有煙花、爆竹傷人的報道,其中傷者大多為青少年。輕者被炸傷眼瞼皮膚和眼球表層組織,損傷部分視力,重者眼瞼皮膚被燒焦,出現眼球挫傷破裂、眼內積血和異物存留,甚至大量眼內容物脫失而失明。 如果有異物飛入眼內,切忌揉眼,要輕閉雙眼或稍眨眼,讓淺表的異物隨淚水流出。如有異物進入眼球深部,絕不可壓迫眼球,以免眼內組織脫出。額頭和眉弓被爆 竹炸傷時,要注意自我檢查眼睛視力,初步判斷有無視神經間接損傷。炸傷眼睛,不要去揉擦和亂沖洗, 滴入適量消炎眼藥水,並平躺,撥打120或急送有條 件的醫院處理。如果是手部或足部被鞭砲等炸傷流血,應迅速用雙手為其卡住出血部位的上方,如有雲南白藥粉或三七粉可以撒上止血。如果出血不止又量大,則應用橡皮帶或粗布 扎住出血部位的上方,抬高患肢,急送醫院清創處理。但綑紮帶每15分鐘要松解一次,以免患部缺血坏死。對眼睛局部腫脹、疼痛、無皮膚開放的傷口,用冷毛巾 濕敷。 

   切傷 

   走親訪友,迎來送往,下廚做飯和削水果時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划破手指,如果出血較少且傷勢並不嚴重,可在清洗之後,以創可貼敷于傷口。不要在傷口上塗抹紅藥 水或止血粉之類的藥物,只要保持傷口乾淨即可。若傷口大且出血不止,應先止住流血,然後立刻趕往醫院。具體止血方法是:傷口處用乾淨紗布包紮,捏住手指根 部兩側並且高舉過心臟,因為此處的血管是分布在左右兩側的,採取這種手勢能有效止住出血。使用橡皮止血帶效果會更加好,但要注意,每隔15分鐘必須將止血 帶放鬆一下,否則容易引起手指缺血坏死。 

   燒傷 

   若燒傷處皮膚尚完整,應儘快局部降溫。如將其置於水龍頭下沖洗約10分鐘,這樣會帶走局部組織熱量並減少一些損害。用一塊鬆軟潮濕、 是消毒的紗布包紮傷處,注意不要太緊。若皮膚已被燒坏,用一塊乾淨的紗布覆蓋其上以保護傷處,減少感染危險。 

   燙傷 

   首先用冷水局部降溫10分鐘,及時去掉手錶、手鐲、戒指等,再用一塊乾淨、潮濕的敷料覆蓋,並立即送醫院救治。 

   煤氣中毒 

   春節期間天氣寒冷,使用煤爐取暖的家庭一定要注意保持煙道通暢,室內安裝風斗。家中聚會人員多,使用碳火鍋時要注意通風,別忽視煤火管理。燒水做飯開鍋時 水溢出,熄滅煤氣灶火等,都可能造成煤氣中毒。煤氣中毒輕者頭暈、噁心、嘔吐,重者大小便失禁、昏迷,甚至 。一旦發現有人煤氣中毒,在立即撥打 “120”急救電話的同時,要馬上開窗開門通風,迅速將病人移至通風處,如有氧氣可給病人吸氧, 將病人送往有高壓氧艙的醫院治療。 

   食物中毒   

  過大年,大家在一起聚餐的時候較多,萬一發生食物中毒,首先要催吐,催吐進行得越早,毒物就清理得越完全。可以用圓鈍的勺柄伸進嘴里,刺激咽喉,引發嘔 吐。需要強調的是,催吐必須在患者清醒的狀態下進行。如果中毒者已經昏迷,不能配合,千萬不要催吐,因為嘔吐物有可能被吸入氣道,造成窒息。

    腹瀉   

   這是人體自行清理有毒物質的保護性反應,但如果腹瀉劇烈而導致體液過度丟失,會使得血容量下降,引發休克。所以,可以讓腹瀉患者喝一些溫的淡鹽水,以補充 血容量。對於誤服了酸、碱等腐蝕性化學品的中毒者,可以喂其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牛奶、豆漿、蛋清等。這是因為蛋白質可以跟酸、碱結合,生成凝固性物質, 以此減弱有毒物質對人體的危害。 

   酒精中毒 

   俗話說“久逢知己千杯少”,春節期間發生酒精中毒的事故還真不少。對於酒精中毒昏迷者,必須確保患者溫暖和氣道通暢。如果患者出現嘔吐,應立刻將其置於側臥位,讓嘔吐物流出。 

   魚刺卡喉 

   應立即對患者實行腹部擠壓(如病人懷孕或過肥胖,則實施胸部壓擠)。如患者無法站立,將其平放在堅固平面上,跨坐在患者腿上作腹部推擠,再檢查有無將異物咳出。如用手指掏挖異物時,只能在已看得到異物時才能掏挖,切不可盲目掏挖。   

  中風 

  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在春節期間最容易發生中風,當家裡有人出現中風的症狀后,家屬要克制感情,切勿為了弄醒病人而大聲叫喊或猛烈搖動昏迷者,否則只會使病 情迅速惡化。請將病人平臥于床,由於腦壓升高,此類患者極易發生噴射性嘔吐,如不及時清除嘔吐物,可能導致昏迷者因嘔吐物堵塞氣道窒息而死。因此,病人的 頭必須轉向一側,這樣嘔吐物就能流出口腔。家屬可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病人前額,以利止血和降低腦壓。 

   交通安全 

   春節期間要逛街、購物、走親訪友,有的還攜全家出去旅遊,這免不了要乘坐各種交通工具。因此,大家應遵守交通法規,千萬不要酒后駕車、疲勞駕駛,不開鬥氣 車,不闖紅燈。尤其要提醒的是,節假日不少初學駕駛的新手開車上路的機會較多,一定要備加小心,儘量選擇車少人少的路段練習,確保出行安全。

  冷天當心食物中毒

 

 來源:瀟湘晨報

   以下這幾種食物是人們在冷天時常會選擇食用的,但不小心也很容易發生食物中毒。

    大白菜的葉子中含有較多的硝酸鹽,腐爛后其含量會明顯增高。一旦大量進食,經腸道細菌作用,會還原成亞硝酸鹽而發生中毒。主要表現為頭暈、嘔吐等,嚴重的會出現呼吸困難、血壓下降。 

   馬鈴薯在發芽或未成熟時,因為含有毒物質龍葵素,攝入后易引起中毒。市民在冷天里也應注意把馬鈴薯貯藏在低溫、無陽光直接照射的地方;燒煮時可加入少許醋,能夠破坏毒素。 

  由於生豆漿中含有一種有毒的胰蛋白酶抑制物,飲后容易中毒,所以豆漿一定要徹底煮熟后飲用。需要提醒的是,豆漿加熱到一定程度后會出現泡沫,這並不意味着它已經煮熟,應繼續加熱5~10分鐘,至泡沫消失才可飲用。 

  霉變的甘蔗毒性非常強,在進食2~8小時后就會出現嘔吐、頭暈、頭痛等症狀,嚴重者還會昏迷、呼吸衰竭,病死率及出現後遺症率達50%。 

  此外,大棚培育的蔬菜水果對農藥需要量較大,由於天冷,農藥不易分解,所以,天冷清洗蔬菜水果要更加仔細,警惕發生農藥中毒。

 

冷天使用燃氣熱水器要注意通風

警惕洗澡“毒”死人

    秋冬時節,即便天氣再冷,人們也要洗澡。然而,正是由於氣候的原因,在洗浴時,人們多要採取相應的保暖措施,閉門關窗,其實這樣給身體健康會帶 來一定損害,甚至還容易造成危及生命的安全事故,對採用燃氣熱水器洗浴來說更是這樣。因此,關注洗澡的安全問題,在寒冷到來之際,顯得更為重要。 洗澡可能“洗”死人 燃氣熱水器因使用方便、熱效率高、出水迅速而成為現代家庭洗浴器具的 。但因使用燃氣熱水器而造成人身傷亡的事故卻屢屢發生,尤其在寒冷季節發生率更高。 其實,燃氣熱水器本身並不是“奪命殺手”,真正的“ 魁禍首”是燃燒過程中產生的廢氣。家用燃氣熱水器在燃燒時受到高溫和週圍空氣的影響,會產 生多種有害物質,如氮氧化物、一氧化碳、醛類化合物、碳粒、二氧化碳等,其中對身體危害 是一氧化碳。如果浴室通風不暢,空氣不對流,這些有害氣體不 能及時排出室外,其濃度就會不斷上升,加上燃燒時需要消耗空氣中的大量氧氣,人在這種環境下就會出現缺氧。同時室內空氣中含氧量越來越稀薄,氣體燃燒不充 分,便會產生更多的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極易與體內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結合,人吸入后使血紅蛋白失去攜氧的作用而形成碳氧血紅蛋白,導致人體主要組織 缺 氧,損害機體各個 ,產生一系列中毒症狀。 一氧化碳中毒的輕度表現主要有頭痛、頭暈、眼花、心悸、嘔吐、乏力等,但神志尚清楚,吸入新鮮空氣后,症狀會自動消失。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狀加重外,還伴有面色潮紅、口唇呈櫻桃紅色、脈快、多汗、煩躁、心跳加快、步態不穩、嗜睡,甚至昏迷、呼吸困難。重度中毒則會導致深度昏迷、大小便失禁、肌張力增高、體溫升高、抽搐、四肢冰冷、陣發性或持續性驚厥、紫紺、呼吸加快、血壓下降,甚至呼吸衰竭、休克導 亡。 正確選擇、合理安裝使用燃氣熱水器是避免事故發生的關鍵 首先,要選擇一些 廠家生產的帶有報警功能的產品;同時,選用正規廠家生產的、符合國家安全標準的鋼瓶及其他配套用品。其次,熱水器的燃燒裝 置盡可能安裝在浴室之外,只將水控閥和噴頭留在浴室內;如果必須安裝在浴室內,則一定要設立進風口和出風口。切不可將門窗緊閉,萬一出現異常,外面的人可 及時入內救護。 ,要留意洗浴過程中的自身感覺,如果稍有不適,應立即停止使用熱水器,開門對流新鮮空氣。情況較為嚴重時,要趁神志尚清楚時大聲呼救。 搶救中毒要儘快 因燃氣熱水器造成的中毒往往由於警惕性不高所致,有時在不知不覺中發生,如不加以控制,中毒症狀發展較為迅速。因此,一旦發現有人中毒,一定要儘快搶救。 1.迅速關閉氣閥,將門窗打開通氣,使中毒者儘快脫離現場;2.將中毒者衣領、褲帶鬆開,頭放平,使其呼吸不受阻礙;3.注意保暖,避免受涼而 導致肺部感染加重病症;4.口內若有嘔吐物,用手指裹潔淨的布輕輕擦拭,以免進入咽腔造成窒息;5.中毒者出現高熱,可用冰袋或毛巾冷敷;6.中毒較輕者 可喝少量醋或酸菜水,使其迅速清醒;7.若中毒者面色青紫,四肢冰涼,呼吸停止,應立即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8.若中毒者心臟已停止跳動,在進行人工呼吸 時還應與胸外心臟按壓同時配合。而且應該在最短的時間里和急救醫生取得聯繫。 治療中毒要徹底 熱氣熱水器中毒尤其是深度中毒者,經搶救脫險后一定要進行系統徹底的治療,並要注意鞏固治療成果。切不可稍有好轉便停止治療,否則病情出現反復后會進一步加重病症,並有可能留下不可挽回的後遺症。

  所以,中毒者應一次性徹底治愈才能停止治療,尤其是中毒昏迷時間超過48小時者、年齡大於45歲且中毒昏迷時間超過24小時者、中毒后有昏迷過程且伴有慢性心腦血管和呼吸系統疾病的老年患者要更加註意。

 

氣管吸入異物后怎麼辦 ?

 

 來源: 中國護士網  

 

  據有關報道,一名11個月大的男嬰,因為咳嗽氣促長達45天入院治療,反復內科治療無效,患儿多次出現窒息, 一次因搶救失敗而 。後來在解剖中才發現,在患儿主氣道內有一異物(花生米)。    而另一位兩歲男孩,在醫院門診靜脈注射時邊注射邊吃果凍,突然發生窒息,當時面色青紫,四肢掙扎,值班護士立即頭朝下抱起孩子,壓腹,拍背數秒鐘后,一大塊果凍從孩子嘴里噴了出來,孩子得救了。    氣管異物是常見的兇險性意外事故,據統計,7歲以內儿童多見,尤其以剛學會走路到兩歲間的小儿發病多, 率高。當小儿口中含物說話、哭笑和劇烈活動時,容易將口含物吸入氣管內引起氣管阻塞,導致窒息。加之小儿好奇心強,只要能拿到的任何東西都會往嘴里送。

   而在這種意外發生時,及時採取一定的急救措施是至關重要的,患者能夠得救也許就在這短短的幾分鐘里。 

  急救寶典 

  症狀:氣管異物多發生于儿童,成年人中也偶有病例。由於不小心或着急,不慎將花生米、瓜子、棗核、圖釘、別針、鈕扣、硬幣等吸入氣管,致使氣管受到刺激,突然出現劇烈嗆咳、嘯鳴。異物堵塞氣管時,可有憋氣、聲嘶、面色蒼白或青紫、呼吸困難、甚至窒息。 

   急救:首先清除鼻內和口腔內嘔吐物或食物殘渣。 

   排除氣管異物方法之一:救護者站在病人身側后,雙臂轉繞患者腰腹部,一手握拳,用拇指側頂在心口與肚臍連線的中點,另一手重疊在握拳的手上,向上向內猛烈擠壓上腹部,擠壓要快而有力,壓后放鬆,反復操作,以驅除異物為止,但應注意不要按壓中線兩側。 

   手法二:對臥位病人,讓病人屈膝蜷身,面向搶救者,而搶救者用膝和大腿抵住病人胸部,用掌根在肩胛間區脊柱上連續有力四次拍擊,使異物排出。

    儿童急救手法:

    1.拍背法讓小儿趴在救護者膝蓋上,頭朝下,托其胸,拍其背部4下,使小儿咯出異物。也可將患儿倒提高地拉背

    2.催吐法用手指伸進口腔,刺激舌根催吐,適用於較靠近喉部的氣管異物。

   3.迫擠胃部法救護者抱住患儿腰部,用雙手食指、中指、無名指頂壓其上腹部,用力向后上方擠壓,壓后放鬆,重複而有節奏進行,以形成衝擊氣流,把異物衝出。

    上述方法未奏效時,應分秒必爭儘快送醫院耳鼻喉科,在喉鏡或氣管鏡下取出異物,切不可拖延。呼吸停止給予口對口人工呼吸。

 

生命需要自救與互救

新華網浙江頻道10月11日電  1974年, 美國一位老婦人在晚餐時,被雞塊卡住了喉部,呼吸困難,無法撥打呼救電話。情急中,她艱難地走出屋子,敲了鄰居房門。 正巧,70歲的鄰居在報上剛剛讀過"海姆立克急救法"。他立即對老 婦人採用腹部衝擊法救治,使岌芨可危的老婦人化險為夷。 

1998年,一架飛往墨西哥的美國班機上,來自北卡羅來納州的商人羅伯特·戈吉,突發心臟驟停。幸而飛機配備了自動體外除顫器, 乘務員又經過培訓。他們立即對病人採取了心臟除顫,首開了飛機上成功搶救心臟驟停患者的先例。 

日前,在中國(國際)首屆現代救援醫學論壇上,中國災害防禦 協會救援醫學會會長、從事急救醫學事業40多年的 專家李宗浩教 授,對記者講述了對我們每個人都性命攸關的不少急救醫學知識

" 目擊者",你也許就是"救星"  作為一名醫學救援專家,李宗浩教授經歷過無數緊張、突發的對危重病人的搶救。在患者一次次起死回生或帶着遺憾離開之後,他都有一種急迫的感受:讓更多的人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識和技能。因為, 醫學救援早已走出了醫院的急診室。 

2000年10月,來自世界各地、有着不同膚色的几千位醫學專家, 以及社會公眾部門、保險行業、警察、消防人員等,聚首美國聖地亞哥,參加了有110個國家、地區的醫學專家曆時8年編寫的《2000年心肺復甦和心血管急救國際指南》發布會。他們研討的話題之一是,在" 缺醫少藥"的現場,如馬路上、旅途中、商店里,你自己或他人突然 發病或遭到外傷、災害等意外,該怎麼辦? 

近年來,西方發達國家十分流行" 目擊者"的培訓。用1~2 天或2~3天,學習以心肺復甦(CPR)為主要內容的急救知識和技能, 通過考試后,可獲得CPR培訓証書。這些自己花錢甚至利用週日接受 培訓的人,不少有過親屬痛失現場搶救寶貴時機的教訓。有兩億多人口的美國,20世紀末CPR受訓的人數已達7000萬。我國不少高校、機 關團體、工廠,也開始學習CPR。一些外企明確規定,必須對員工進 行基礎CPR培訓,以便在發生緊急情況時,能夠自救互救,挽救生命。 有關媒體還辟出專版,介紹發生意外時的緊急應對措施。 

李宗浩教授說,事發現場,"救世主"首先是我們自己---接受過CPR等急救知識和技能培訓的" 目擊者"。據統計,歐美國 家因在現場應用了CPR技術,每天約有100多人倖免于死。 

急救ABC--聯合行動的"三部曲"  "誰都不會否認這樣的事實:十幾個小時乃至幾天不飲水,幾天甚至十幾天不吃飯,人尚能生存。但如果呼吸道堵塞了,幾分鐘人就會被活活憋死。"李宗浩教授告訴我們,急救"三部曲"的A,就是保持呼吸道的通暢即"開放氣道"。 

大量資料証明,65歲老年人發生氣管異物已明顯超過以往認為高發年齡0~4歲的嬰幼儿。原因是,由於他們吞咽功能有所下降,在進食大塊食物時,會因速度太快、咀嚼不全、吞咽過猛,造成食物卡在喉部誤入氣管。儿童氣管異物除花生米、黃豆、玉米、硬幣、紐扣外,"果凍"類食品堵塞也屢見不鮮,且更難取出,故有"軟木塞" 之稱。此時可採取"海姆立克急救法",即對傷員的上腹部做快速向內上方擠壓,利用肺下端的殘留氣體衝擊異物。 

口對口人工呼吸(B)、胸外心臟擠壓(C),是心肺復甦的下兩個步驟。但即使這樣簡單的急救,也有很多人不會。如需捏住病人的鼻孔,雙唇將病人的嘴包嚴,再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擠壓必須"背靠硬處"等。  "其實我們所需的一切只是一雙手!"李宗浩教授用簡潔的手勢,詮釋了CPR的基礎內容。  從心肺復甦到"生存鏈” 如果說,CPR只是單純的復甦技術,那麼1992年由美國心臟協會提出的"生存鏈",則融入了現代急救的重大觀念和技術,包括以社區為背景的實用現場搶救、使瀕死病人的救治得到綜合保障等。 

李宗浩教授介紹,所謂"生存鏈",是指對在醫院外環境突發危重病人,採取的一系列有序的救護措施,是挽救生命的鏈。這個鏈存在的必備條件是:具有院外專業急救機構及健全的急救網絡,具有受理應答呼救的專業通訊指揮機構,公眾有較高的急救意識並具備基本急救知識技能。 

 "生存鏈"由4個緊密相連的環組成。第1環,稱早期急救醫療服 務系統(EMS)。指" 目擊者"在現場發現垂危病人,應立即向專業急救機構或就近擔負院外急救任務的部門報告,以迅速派出救護力量並及時到達現場。 

第2環,稱早期心肺復甦。即使該城市、社區的急救網絡健全, 救護車到達現場最快也需要4分鐘。李宗浩教授將此時間稱為"L"時間。這個被國外同行認可的生命攸關的時間,是搶救取得成功 時間。在專業急救人員尚未抵達時,現場人員的緊急醫學處理至關重要。 

第3環,稱早期心臟除顫。實踐表明,早1分鐘實施心臟除顫,搶救成功率可提高8%~10%。如遲在15分鐘后實施,則搶救幾乎不能成功。自動體外除顫器,因簡便易學,現已被推廣。美國前總統克林頓2000年5月在國會建議,公共場所應配置自動體外除顫器並普及該技術。 

第4環,即早期生命支持。指專業急救人員迅速到達現場,對病 人實施心臟除顫、進行有效通氣下的人工呼吸、應用藥物等醫學處理。  李宗浩教授說,只有環環相扣,才能完成生命的鏈接,轉危為安。  生命對每個人都只有一次,讓我們珍惜生命,在遭受疾病侵襲或意外傷害時,科學、勇敢地自救與互救。

 

外傷救護的四項基本技術

(一)止血

 1、出血的種類

出血可分為外出血和內出血二種:

 外出血——體表可見到。血管破裂后,血液經皮膚損傷處流出體外。

內出血——體表見不到。血液由破裂的血管流入組織、臟器或體腔內。 根據出血的血管種類,還可分為動脈出血、靜脈出血及毛細血管出血三種:

動脈出血——血色鮮紅,出血呈噴射狀,與脈搏節律相同。危險性大。

靜脈出血——血色暗紅,血流較緩慢,呈持續狀,不斷流出.危險性較動脈出血小。

毛細血管出血——血色鮮紅,血液從整個傷口創面滲出,一般不易找到出血點,常可自動凝固而止血。危險性小。

2、失血的表現 一般情況下,一個成年人失血量在500毫升時,可以沒有明顯的症狀。當失血量在800毫升以上時,傷者會出現面色、口唇蒼白,皮膚出冷汗,手腳冰冷、無力,呼吸急促,脈搏快而微弱等。當出血量達1500毫升以上時,會引起大腦供血不足,傷者出現視物模糊、口渴、頭暈、神志不清或焦躁不安,甚至出現昏迷症狀。

3、外出血的止血方法

(1)指壓止血法。指壓止血法是一種簡單有效的臨時性止血方法。它根據動脈的走向,在出血傷口的近心端,通過用手指壓迫血管,使血管閉合而達到臨時止血的目的,然後再選擇其他的止血方法。指壓止血法適用於頭、頸部和四肢的動脈出血。

(2)加壓包紮止血法。 是急救中最常用的止血方法之一。 適用於小動脈、靜脈及毛細血管出血。 方法:用消毒紗布或乾淨的手帕、毛巾、衣物等敷于傷口上,然後用三角巾或繃帶加壓包紮。壓力以能止住血而又不影響傷肢的血液循環為合適。若傷處有骨折時,須另加夾板固定。關節脫位及傷口內有碎骨存在時不用此法。

(3)加墊屈肢止血法。適用於上肢和小腿出血。在沒有骨折和關節傷時可採用。

(4)止血帶止血法。當遇到四肢大動脈出血,使用上述方法止血無效時採用。常用的止血帶有橡皮帶、布條止血帶等。不到萬不得已時不要採用止血帶止血。

4、注意事項:

(1)上止血帶時,皮膚與止血帶之間不能直接接觸,應加墊敷料、布墊或將止血帶上在衣褲外面,以免損傷皮膚。

(2)上止血帶要鬆緊適宜,以能止住血為度。扎松了不能止血,扎得過緊容易損傷皮膚、神經、組織,引起肢體坏死。

(3)上止血帶時間過長,容易引起肢體坏死。因此,止血帶上好后,要記錄上止血帶的時間,並每隔40-50分鐘放鬆一次,每次放鬆1-3分鐘。為防止止血帶放鬆后大量出血,放鬆期間應在傷口處加壓止血。 (4)運送傷者時,上止血帶處要有明顯標誌,不要用衣物等遮蓋傷口,以妨礙觀察,並用標籤註明上止血帶的時間和放鬆止血帶的時間。

(二)包紮 常用的包紮材料有繃帶、三角巾、四頭帶及其它臨時代用品(如乾淨的毛帕、毛巾、衣物、腰帶、領帶等)。繃帶包紮一般用於支持受傷的肢體和關節,固定敷料或夾板和加壓止血等。三角巾包紮主要用於包紮、懸弔受傷肢體,固定敷料,固定骨折等。

常用的包紮法如下:

1、環形繃帶包紮法。 此法是繃帶包紮法中最基本的方法,多用於手腕、肢體、胸、腹等部位的包紮。 方法:將繃帶作環形重疊纏繞, 用扣針將帶尾固定,或將帶尾剪成兩頭打結固定。 注意事項:

(1)纏繞繃帶的方向應是從內向外,由下至上,從遠端至近端。開始和結束時均要重複纏繞一圈以固定。 打結、扣針固定應在傷口的上部,肢體的外側。

(2)包紮時應注意鬆緊度。不可過緊或過松,以不妨礙血液循環為宜。 

(3)包紮肢體時不得遮蓋手指或腳趾尖,以便觀察血液循環情況。 

(4)檢查遠端脈搏跳動,觸摸手腳有否發涼等。 

2、三角巾包紮法。

三角巾全巾:三角巾全幅打開,可用於包紮或懸弔上肢; 

三角巾寬帶:將三角巾頂角折向底邊,然後再對折一次。可用於下肢骨折固定或加固上肢懸弔等; 

三角巾窄帶:將三角巾寬帶再對折一次。可用於足、踝部的“8”字固定等。 

(三)骨折固定

1、骨折的種類:

(1)閉合性骨折:骨折處皮膚完整,骨折斷端與外界不相通。

(2)開放性骨折:外傷傷口深及骨折處或骨折斷端刺破皮膚露出體表外。

(3)復合性骨折:骨折斷端損傷血管、神經或其它臟器,或伴有關節脫節等。

(4)不完全性骨折:骨的完整性和連續性未完全中斷。

(5)完全性骨折:骨的完整性和連續性完全中斷。

2、骨折的症狀:疼痛、腫脹、畸形、骨擦音、功能障礙、大出血。

3、骨折的固定材料:夾板

4、急救原則和注意事項:

(1)要注意傷口和全身狀況,如傷口出血,應先止血,包紮固定。如有休克或呼吸、心跳驟停者應立即進行搶救。

(2)在處理開放性骨折時,局部要作清潔消毒處理,用紗布將傷口包好,嚴禁把暴露在傷口外的骨折端斷送回傷口內,以免造成傷口污染和再度刺傷血管和神經。

(3)對於大腿、小腿、脊椎骨折的傷者,一般應就地固定,不要隨便移動傷者,不要盲目復位,以免加重損傷程度。

(4)固定骨折所用的夾板的長度與寬度要與骨折肢體相稱,其長度一般應超過骨折上下兩個關節為宜。 (5)固定用的夾板不應直接接觸皮膚。在固定時可用紗布、三角巾墊、毛巾、衣物等軟材料墊在夾板和肢體之間,特別是夾板兩端、關節骨頭突起部位和間隙部位,可適當加厚墊,以免引起皮膚磨損或局部組織壓迫坏死。

(6)固定、綑綁的鬆緊度要適宜,過松達不到固定的目的,過緊影響血液循環,導致肢體坏死。固定四肢時,要將指(趾)端露出,以便隨時觀察肢體血液循環情況。如發現指(趾)蒼白、發冷、麻木、疼痛、腫脹、甲床青紫時,說明固定、綑綁過緊,血液循環不暢,應立即鬆開,重新包紮固定。

(7)對四肢骨折固定時,應先綑綁骨折斷處的上端,后綑綁骨折端處的下端。如綑綁次序顛倒,則會導致再度錯位。上肢固定時,肢體要屈着綁(屈肘狀);下肢固定時,肢體要伸直綁。

(四)搬運

1、搬運的方法:常用的搬運有徒手搬運和擔架搬運兩種。可根據傷者的傷勢輕重和運送的距離遠近而選擇合適的搬運方法。徒手搬運法適用於傷勢較輕且運送距離較近的傷者,擔架搬運適用於傷勢較重,不宜徒手搬運,且需轉運距離較遠的傷者。

2、注意事項:

(1)移動傷者時,首先應檢查傷者的頭、頸、胸、腹和四肢是否有損傷,如果有損傷,應先作急救處理,再根據不同的傷勢選擇不同的搬運方法。

(2)病(傷)情嚴重、路途遙遠的傷病者,要做好途中護理,密切注意傷者的神志、呼吸、脈搏以及病(傷)勢的變化。

(3)上止血帶的傷者,要記錄上止血帶和放鬆止血帶的時間。

(4)搬運脊椎骨折的傷者,要保持傷者身體的固定。頸椎骨折的傷者除了身體固定外,還要有專人牽引固定頭部,避免移動。

(5)用擔架搬運傷者時,一般頭略高于腳,休克的傷者則腳略高于頭。行進時傷者的腳在前,頭在后,以便觀察傷者情況。

(6)用汽車、大車運送時,床位要固定,防止起動、剎車時晃動使傷者再度受傷。 

 救 治

刻不容緩,現場復甦最為重要,將溺水者救救出后立即清除口腔、鼻咽腔的嘔吐物和泥沙等異物,保持呼吸道通暢,將其舌頭拉出,以免后翻堵塞呼吸道。可將溺水者腹部墊高,胸及頭下垂,或抱其雙腿,腹部放在急救者肩部走動或跳動以“倒水”。恢復溺水者呼吸是急救成功之關鍵,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可採取口對口或口對鼻人工呼吸,若伴心跳停止,同時立即進行胸外按摩,以恢復心臟搏動,胸外心臟按摩與人工呼吸比為4:1。有肺水腫和電解質紊亂者在急救的同時宜速送醫院救治。

肺 水 腫

宜立即作氣管內插管並進行間歇正壓呼吸,給予75%乙醇吸入可緩解水腫液造成的呼吸道梗阻。神志昏迷者可給予 ,如尼可剎米、回甦靈等。給予抗菌素治療可預防吸入性肺炎。出現代謝性酸中毒時可靜脈滴注5%重碳酸鈉溶液100-200毫升。

復 甦

復甦的急救,以口對口人工呼吸最常採用和最為有效,人工呼吸不可間斷,不能輕易放棄搶救,直到恢復自主呼吸或其他表現已表明無法挽救為止。經現場搶救基本恢復的溺水者,也應送醫院觀察,以免延誤肺併發症的診治。

 (摘自吉昌州紅十字會網)

   

洗澡時突然暈倒急救法

洗澡是一件十分舒服的事,它可以消除疲勞,增進健康。但是,有的人在洗澡時常會出現心慌、頭暈、四肢乏力等現象。嚴重時會跌倒在浴堂,產生外傷。這種現象也叫"暈塘",其"暈塘"者多有貧血症狀。是洗澡時水蒸汽使皮膚至細血管開放,血液集中到皮膚,影響全身血液循環引起的。也可因洗澡前數小時未進餐、血糖過低引起。    

 急救措施     

1.出現這種情況不必驚慌,只要立即離開浴室躺下,並喝一杯熱水慢慢就會恢復正常。     

2.如果較重,也要放鬆休息,取平臥位, 用身邊可取到的書、衣服等把腿墊高。待稍微好一點后,應把窗戶打開通風,用冷毛巾擦身體,從顏面擦到腳趾,然後穿上衣服,頭向窗口,就會恢復。     

注意事項    

1.為防止洗澡時出現不適,應縮短洗澡時間或間斷洗澡。另外,洗澡前喝一杯溫熱的糖開水。     

2.有心絞痛、心肌梗等心臟病的患者避免長時間洗澡。     

3.平時注意鍛鍊身體,提高體質,穩定肌體神經調節功能。     

4.為了預防洗澡時突然昏倒,浴室內要安裝換氣電風扇,這樣可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5.洗澡時禁忌吸煙,洗完之後立即離開浴室。 

來源:中國護士網

 

 

心肺復甦

在介紹急救復甦前,首先給大家介紹一下生存鏈的概念和含意。就是說,當我們發現一個人突然倒地,我們採取怎樣的急救步驟纔是正確的(以心源性猝死為例)。

個環節:盡可能早地呼叫別人幫助你,起動急救系統,在我國急救電話是“120”,有的地方可能還有其它應急電話;

第二個環節:盡可能早地實施心肺復甦(CPR);

第三個環節:盡可能早地對病人實施心臟除顫(AED即自動體外除顫儀);

第四個環節:盡可能早地對病人進行進一步的心肺腦復甦。

四個環節緊密相扣,都十分重要,我們平時就應該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遇有類似事情發生時,按程序快速實施,爭分奪秒地、正確地救治患者。

下面介紹一下心肺復甦 概念:什麼是心肺復甦?由於外傷、疾病、中毒、意外低溫、淹溺和 等各種原因,導致呼吸、心跳停止,必須緊急採取重建和促進心臟、呼吸有效功能恢復的措施,從而保存和促進腦有效功能的恢復即為心肺腦復甦。

步驟要領:

步:判斷有無意識喪失 如果一個人心跳呼吸停止,他最主要的表現是突然倒地、意識喪失。常人怎樣判斷患者有沒有意識喪失呢?一個簡單有效的方法是:拍患者的肩部,並大聲呼吸“你怎樣了!”如果患者沒有反應(如睜眼、說話、肢體活動等),就緊接着實施第二步。

第二步:判斷有無自主呼吸 如果患者意識喪失,就要檢查呼吸情況。

方法是:患者平臥,頭后仰,檢查並清理口腔分泌物及異物或活動性義齒(假牙),檢查者一側面頰靠近患者的外鼻孔,感覺有無呼吸氣流,同時眼睛觀察患者的胸部有無起浮,如果這些都沒有,就認為患者無自主呼吸,應該口對口吹氣兩次。

口對口人工呼吸的方法是:一手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的鼻子,手掌外側壓住患者的前額,別一手食指和中指上提患者的下頦,深吸一口氣,口對口吹氣,吹完一口氣,鬆開患者鼻子,讓氣體排出患者肺部,連續人工呼吸兩次,緊接着進行第三步。

第三步:胸外心臟按壓 在判斷患者沒有意識,沒有呼吸,口對口人工呼吸兩次后,緊接着檢查患者有無心臟跳動即大動脈搏動。

方法步驟是:主要是檢查頸動脈搏動。檢查者手指(腹)從喉節開始沿氣管向檢查者一側,輕壓下滑至胸鎖乳突肌前緣,如果觸及不到頸總動脈搏動,即認為無心跳,這時就要實施胸外心臟按壓。

按壓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處; 按壓的深度(幅度):3—5釐米; 按壓的頻率(每分鐘次數):80-100次/分;

按壓與人工呼吸的比率15:2;

 按壓的方法:雙手交叉手掌重疊,雙上肢伸直,與患者的胸壁垂直。如果患者躺在地面上,朮者應跪在患者一側,如果患者是躺在床上,朮者應站在患者的一側(通常在右側),床應是硬板床。朮者上身重量的1/2通過手臂下壓患者胸部,活動點為雙側髖關節。

說明幾點:

1.如果患者是心源性心跳呼吸停止,朮者在不能正確掌握人工呼吸,既使是僅胸外按壓,也比不做任何搶救的要好的多,但要記住,保持患者的氣道暢通。

2.近年來急診界認為,無論是一人還是兩人實施心肺復甦,胸外心臟按壓,與人工呼吸的比為15:2:即連續人工呼吸2次,連續胸外心臟按壓15次,如此循環反復。

3.對於社會大眾來說,觸摸頸動脈搏動,有一定難度,所以我們認為在心跳、呼吸驟停的判斷上,最重要也是最容易掌握是:意識喪失、呼喚及拍動肩部患者無反應,同時沒有呼吸。

4.遇有此類患者或其它危重病人時,要記住呼喚別人幫助你,同時起動EMS即急救醫療系統,在我國主要的急救電話是“120”。

(來源:西部急救網)

 

心肺復甦方法

心肺復甦是針對呼吸、心搏停止所採取的一系列急救措施,它是每個人及每個家庭在面對各種急症所必須採取並積極幫助解決的急迫措施,也可稱之為是救命的千鈞一發。   

我們都知道,大多數急症的發生都不是在醫院內,而是發生在我們每個人生活、學習、工作、娛樂的場所中。所以,我們要學會家庭急救護理的 步,掌握心肺復甦的基本方法。    

成人心肺復甦方法:   

1)保持呼吸道通暢   

開放氣道以保持呼吸道通暢,這是心肺復甦成功與否的關鍵 步。首先查看病人口中有無食物、嘔吐物、假牙等異物,然後置病人為側臥位或平臥,將頭部側向一邊。   

急救者一手固定舌頭前端使其勿向后傾,若有異物可用另一手的末指或中指深入其口中,將這些異物清除乾淨。   

2)進行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是用人工方法借外力來推動肺、膈肌或胸廓的活動,使氣體被動地進入或排出肺臟,以保証機體氧的供給和二氧化碳的排出。常用的有口對口、口對鼻兩種人工呼吸法,其中口對口人工呼吸是為病人供應所需氧氣的最簡單、快速而效的方法。    

·口對口人工呼吸法:急救者用頸部抬高法保持病人的氣道通暢,同時用壓前額的那隻手的拇指、示指捏緊病人的鼻孔,以防止吹氣時氣體從鼻孔逸出。急救者深吸一口氣后,用自己的雙唇包繞封住病人的口外部,形成一個封閉腔,然後用力吹氣,使胸廓擴張。吹氣完畢,急救者的頭稍抬起並側轉換氣,鬆開捏鼻孔的手,讓病人的胸廓和肺依靠其彈力自行回縮,排出肺內二氧化碳。按以上步驟反復進行。吹氣頻率為成為14—16次/分、儿童18—20次/分、嬰幼儿30—40次/分。   

3)人工循環——胸外心臟按壓   

人工循環就是通過持續而有節律地按壓胸骨,使胸腔內壓力增加,間接壓左右心室,使血液流入大動脈,建立起血液循環,為心臟自主節律的恢復創造條件。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胸外心臟按壓。進行胸外心臟按壓時,病人必須平躺在一硬平面上。目前大多數家庭都睡軟床或席夢思床,而在軟床上進行胸外心臟按壓是徒勞的。急救時,若病人正在床上,來不及將病人抬到地面上,應迅速找尋一大而硬實、平面的東西墊在病人胸部下。使病人的頭略低於胸部,雙下肢平放或稍抬高,解開上衣,急救者跪在病人右側。    

·選擇胸外心臟按壓部位:先以右手的中指、示指定出肋骨下緣,而後將右手掌側放在胸骨下1/3,再將左手放在胸骨上方,左手拇指鄰近右手指,使左手掌底部在劍突上。右手置於左手上,手指間互相交錯或伸展。按壓力量經手跟而向下,手指應抬離胸部。   

·胸外心臟按壓方法:急救者兩臂位於病人胸骨的正上方,雙肘關節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壓,對中等體重的成人下壓深度為3—4釐米,而後迅速放鬆,解除壓力,讓胸廓自行復位。如此有節奏地反復進行,按壓與放鬆時間大致相等,頻率為每分鐘80—100次。 一人心肺復甦方法:當只有一個急救者給病人進行心肺復甦朮時,應是每做15次胸心臟按壓,交替行2次人工呼吸。   

二人心肺復甦方法:當有兩個急救者給病人進行心肺復甦朮時,首先兩個人應呈對產位置,以便於互相交換。此時,一個人做胸外心臟按壓;另一個人做人工呼吸。兩人可以數着1、2、3、4、5、進行配合,每按壓心臟5次,口對口或口對鼻人工呼吸1次。   

嬰儿與儿童心肺復甦方法   

嬰儿與儿童的心肺復甦朮與成人的基本相同,也是保持呼吸道通暢、人工呼吸、人工循環。   

步驟1:傾斜頭部一抬高頸部,以敞開呼吸道。或抬高下頦一傾斜頭部,以敞開呼吸道。   

步驟2:急救者口部緊包住病儿的口鼻,開始人工呼吸。嬰儿為每分鐘20次;儿童為每分鐘15次。   

步驟3:找出胸外心臟按壓的位置,以病人兩乳頭間連線的中點為按壓點。   

步驟4:對嬰儿,急救者用示指和中指按壓,按壓深度為1.25—2.5釐米,按壓次數為每分鐘100次。做胸外心臟按壓5次進行人工呼吸1次。   

對儿童,急救者用手掌根按壓,按壓深度為2.5—3.5釐米,按壓次數為每分鐘80次。做胸外心臟按壓5次進行人工呼吸1次。

 

心梗病人的活動和飲食

心肌梗死是因冠狀動脈閉塞、血流中斷,持久與嚴重的缺血使局部心肌發生坏死,臨床上有劇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循環衰竭、心率增快、心律失常等症狀,  率很高,尤其是發病的 週 ,有休克者可高達80%。醫生在如何搶救這類患者上,一再強調了爭分奪秒搶時間的重要性。這是對的。但不適當的活動和 飲食,同樣可以產生嚴重的後果,許多人在這個問題上往往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因此,有必要談談這個問題。    

休息對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至關重要,此舉能使病人的體力得以恢復,精神上得到安慰,進而減輕心臟的負荷。而不合理的活動有可能發生意想不到的 悲劇。有位心梗不到一週的病人,因拍胸片,下樓、下床、站立而猝死。一位心梗三周的病人,坐起吃飯時發生了心臟室壁瘤破裂 。因此對急性心肌梗死的病 人,必須執行嚴格的休息制度。在床上的活動亦應減少到 限度,心梗后 週應完全臥床休息,加強基礎護理,幫助病人吃飯、洗臉、翻身、解大小便。許多病 人不願意在床上大便,他們執意起床解便,這是不可以的。一定要耐心說服病人床上排便,不可用力過猛地排便,否則,易發生心臟破裂或猝死。如果大便乾燥排便 困難,可用緩瀉藥幫助排便。第二周之後,可以在床上做四肢活動、坐起。當休克與心衰症狀消失后,可做四肢被動與主動的活動,以減少或避免血栓的形成。第三 周幫助病人在床上起坐、逐步離床在床旁站立。第四週起,下床至附近椅子上休息或緩步走入附近廁所大便。慢慢增加室內活動。休息的時間視病情的輕、重而定。 通常需4~8周,以保証心肌梗死部位的充分癒合。但如果病情重,有心衰或其他嚴重併發症,休息時間要延長。從笫7~8周起,一般病人均能逐步增加活動,如 無充血性心衰或頻繁的心絞痛發作,再經過2個月的鍛鍊,可恢復輕微工作。    

心梗病人的食物以易消化、含較少脂肪而且產氣少的食物為宜,限制鈉鹽的攝入。要保証必須的熱量和營養。發病2~3天時的飲食應以豆漿、藕粉、 稀粥、菜汁等流食為主。以後隨着症狀的改善逐漸增加稀飯、麵條、麵包、餅乾等半流食及其他易消化食品,宜多餐少食,鈉鹽和水分要適度。茶水可以飲用,酒、 煙應禁忌。

 

心律失常及救治辦法

來源:自救互救   

由於各種原因使心臟沖動的形成或沖動的傳導發生障礙,而引起心臟節律或頻率的異常稱為心律失常。也就是指心搏起源部位,心搏頻率與節律以及沖動傳導前任何一項異常,均稱為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多見于各種器質性心臟病,其中以冠心病、心肌疾病和風心病為多見,尤其在發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塞時。     心律失常是危害人類健康的常見病症。主要表現為心慌,頭暈,胸悶憋氣,脈率不齊,有間歇,嚴重時失去知覺,血壓下降,心跳停止。所以一旦發作時,如不及時正確處理,常可發生意外。     心律失常有些人為陣發生的,平時發作很曆害,但到醫院做心電圖檢查時又正常了,這種情況往往要做24小時連續、動態心電圖進行觀察。才可得到較為可靠的結果。隨着醫學的進步,在醫院里也可按裝遙控心電圖裝置,可觀察到病人在家裡時的心電圖變化。     (一)室上性陣發性心動過速     ●《臨床表現》     室上性陣發性心動過速是指連續出現三次以上的房性或房室交界性早搏所組成的異常性心律。心率每分鐘160~220次之間,但節律整齊,心率突然增快,也突 然終止。本病多見于無器質性心臟病的基本健康人。精神因素、飽餐、酗酒、大量吸煙、過度疲勞是常見誘因。也可見于風心病、冠心病、心肌疾病等。主要表現心 慌頭暈、胸悶、煩燥等表現,有時暈厥,血壓下降,發作時間長,可出現心衰和休克等。     ●《現場急救》     1、臥床休息、保持安靜。     2、採用刺激迷走神經的方法,可使心動過速停止,其方法是:     (1)囑病人深吸氣后憋住氣,再用力做呼吸動作。     (2)用筷子或手指刺激咽部,使之產生反射性噁心、嘔吐。     (3)壓迫眼球:患者平臥,兩眼下視並閉合,操作者用拇指在一側眼眶下適當用力壓迫眼球上部。不可用力過猛,否則易發生視網膜剝離。每次壓迫10~15秒,若心率或捫及脈搏,突然減慢(或恢復正常)應立即停止壓迫。     青光眼及高度近視者忌用此法。     (4)壓迫頸動脈竇,患者臥位,頭稍偏向一側,先摸到頸動脈竇搏動(相當甲狀軟骨上緣水平、頸動脈搏動最明顯處),用食、中兩指向頸椎方向壓迫右側頸動脈 竇,每次壓迫10~20秒,同時捫脈搏或聽心臟。如無效,休息1~2分,再作壓迫或改壓迫左側,絕不能同時壓迫兩側,以免引起腦缺血。(朮前可準備阿托 品,腎上腺素以便急救)同樣,一旦恢復正常心率應立即停止壓迫。     (二)心動過緩     ●《臨床表現》     心率每分鐘低於60次稱心動過緩。心動(心率、脈率)過緩,常常也是一種危險征象。一般認為成年人正常竇性心率為60次/分、但人的心率隨年齡增長而逐漸 減慢,老年人心率每分鐘50~60次亦不能算異常。所謂心動過緩性心律失常,是指心動過緩而伴有血流動力學改變而致有症狀者。主要包括病態竇房綜合征,房 室傳導阻滯,頸動脈綜合征及血管迷走神經暈厥等,有時脈率低於每分鐘40次時,多為冠心病、心肌病變或某種急性中毒等疾病。     特征:病人自覺頭暈,心悸,全身極度乏力或沉重感,氣促、眼花或黑朦感,一過性意識障礙及暈厥等症狀。     ●《現場急救》     若發生以上危急情況,首先在場者不要驚慌,需冷靜、果斷,並對病人進行保護,防止跌傷、燙傷、觸電、咬傷等意外,注意保暖。立即服用家中備用的藥品,如顛茄合劑10ml,阿托品片0.6mg口服,也可用異丙腎上腺素10mg含舌下。     若心率太緩或者停跳,須行心前區拳擊和胸外心臟擠壓朮,爭分奪秒向急救中心呼救。(脈率緩慢病人平時可服用升脈散、獨參湯等中藥)。

 

心律心率莫混淆

我很關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所以常年閱讀醫藥健康類的報刊雜誌。發現醫學朮語心律與心率混用的現象極為普遍,我想很多讀者和心臟病患者恐怕也未必搞得清楚心律與心率是怎麼一回事。通過查閱相關資料,並請教了心內科醫生,我才知道其實心律與心率不僅在漢語語言上有着截然不同的意思,在醫學上也是有着嚴格區分的。    

心律:現代漢語將心律解釋為:“心臟跳動時的節律。”節律就是物體運動的節奏和規律。兩種解釋合起來,就是心臟跳動的節奏和規律,簡稱心律。正常人的心 臟應該能夠有節奏、有規律的跳動。每一次跳動與下一次跳動之間有一定的時間間隔,每一次跳動之間的間隔時間上下誤差不超過0.12秒,在醫學上均視為正 常。由於某種原因,心跳的節奏或節律出現了不規則的變化,也就是節奏出現不一致時,心電圖上就會有所顯示,就是醫生常常為我們診斷的:心律不齊。這不是什 么大問題。因為心臟跳動之間的間隔時間是有誤差的。只要不超過它的範圍,就是正常。心臟跳動的起跳點,又稱起搏點,是心臟中一種叫竇房結的特殊組織,因此 人的正常心跳,也就是心跳節奏或節律沒什麼問題時,醫生就常常給你診斷為:竇性心律。所以請讀者和患者朋友以後不要再為竇性心律或竇性心律不齊而忐忑不 安。   

但是,如果心跳節奏或節律出現嚴重的失常,通常為器質性心臟病所致,應及時就醫治療。   

心率:現代漢語將心率解釋為:“心臟跳 動的頻率。”頻率就是在單位時間內,某件事情發生的次數。兩種解釋合起來就是,心臟在一定時間內跳動的次數,也就是在一定時間內,心臟跳動快慢的意思。醫 學上通常用分鐘為單位來計數心跳的次數,判斷心跳是快還是慢。正常成年人每分鐘心跳為60-100次。在此之間的變化,如昨天你的心跳為每分鐘80次,可 今天你的心跳卻是85次,或70次,在醫學上沒有什麼實際意義,不必在意。超過每分鐘100次即為心跳頻率過快,又稱心動過速、或心率過快;低於每分鐘 60次,即為心跳頻率過慢,又稱心動過緩,或心率過緩。不論是心率過快,還是心率過緩,都是由於心臟跳動的節律失常所致。   

希望讀者和患者朋友以後不會再混用心律與心率。我們可以說心率過快、心率過慢(指每分鐘心跳的次數),我們也可以說心律不齊(指的是心臟每次跳動之間的時間間隔),就是不能說心率不齊。可見心律與心率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是不能通用的。

摘自《健康時報》

 

心臟性猝死的現場急救

心臟性猝死發生突然,常常使人措手不及,所以專等醫生來救和或送往醫院去救,都會耽誤最寶貴的搶救時機。分秒必爭,時間就是生命的真實涵義,就是要立即開展現場急救。    

心臟性猝死的過程大致是這樣的:病人突然意識喪失,有的出現抽搐;呼吸迅速變得不規則,呈嘆息狀,隨之呼吸停止;這時脈搏摸不到,用耳朵貼在左胸前區也聽不到心跳;病人兩眼瞳孔 隨後很快散大,用手電光線照射也不見瞳孔縮小。    

當出現上述情況后,在場的人要立即不失分秒地搶救。心臟發生心室纖顫時,利用 除顫當然最為理想,但在現場是不可能有這類搶救器械的。我們可以“赤手空拳”地除顫,手握空心拳頭,在病人心前區捶擊2次,如無反應,則可再捶擊2-3次。對於剛剛發生室顫的心臟,胸前區播擊有較好的除顫效果,可以使室顫消除而重新出現心臟跳動。必須注意,要及早採用,在用耳朵聽不到心跳瞬息間的一分鐘內,實施拳擊除顫效果 。   

如果拳擊后,仍然聽不到心跳,就要改作胸外心臟擠壓;呼吸停止者,再進行口對口吹氣,以維持血液循環,恢復呼吸。   

心臟擠壓使心臟復跳。心臟停跳后,要使心臟恢復跳動以維持血液循環,最有效的急救方法就是心臟擠壓。心臟擠壓分胸內和胸外兩種。剖開病人的胸腔,醫生用手直接按捏那挑子形的心臟進行擠壓,稱為胸內心臟擠壓;不打開胸腔,在病人胸廓外進行擠壓,稱為胸外心臟擠壓,它應用最廣,群眾就地即能進行,其作用與效果並不比胸內心臟擠壓差,所以一般講到心臟擠壓,多系指胸外擠壓。   

心臟擠壓比較普遍採用,還是近20年來的事情。其實19世紀有人在貓、狗的胸廓上擠壓心臟部位,居然使剛剛停跳的心臟得以復跳,是當時並未引起人們重視。直到1960年,在病人身上進行,並配合以口對口吹氣式的人工呼吸后,復甦效果很好,才被推廣。   

心臟深居胸廓內,在體外擠壓,怎麼能使它復跳呢?原來,心臟的前面是胸骨和肋骨,如果對胸骨施加壓力,它能夠下陷3—4釐米。心臟的後面是胸椎,心臟的外邊有心包裹住,使它不易向兩側移動。所以,如果我們用雙手在胸骨處施加較大的擠壓力量,外力就能通過胸骨的下陷壓擠心臟,達到使心臟被動收縮的目的。當擠壓力量解除,也就是將雙手突然放鬆,由於肋軟骨的彈性,陷下的胸骨又恢復到原來位置,心臟不再受到擠壓,同時胸廓容積增大,胸腔內負壓增加,靜脈血回流到舒張的心臟,心室又充盈了血液。然後,再擠壓胸骨,如此反復進行,維持血液循環。   

根據這個道理,我們在進行胸外心臟擠壓時,病人應該是仰臥在硬板床上或地上,如睡在沙發床、棕床上,因背後是軟物,達不到擠壓的目的,必須移到硬處,或在其背後墊一木板。救護人員的手,應放其胸骨下l/2處,這個部位相當于兩乳頭連線正中間。群眾在現場操作中對此總結了兩句話“中指對凹膛,當胸一手掌”。意思是把手的中指對着病人頸下的凹膛(相當于天突穴位),手正中放在胸脯上,手掌根部正好是胸骨下段。如果病人是孩子或身體瘦弱者,用一隻手擠壓的力量即可;而對成人,則用雙手重疊擠壓的力量才能使胸骨下陷3—4釐米。擠壓時,憑借救護人體重的力量,有節奏帶衝擊性地擠壓,擠壓與放鬆時間大致相等,以每分鐘擠壓60次為宜。心臟擠壓時需做口對口吹氣,心跳與呼吸是息息相關的,當心臟性猝死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猝死,心跳停止后,呼吸很快也隨之停止。由於呼吸、心跳常常是同時停止,因此在現場搶救中,必須對恢復心跳和呼吸都採取措施。   

如果我們只做心臟擠壓不做口對口吹氣,那麼血液循環雖可暫時維持,但流向身體各處的血液中並不含有氧氣,組織細胞仍然得不到氧的供應;二氧化碳也無法被排出體外。   

口對口吹氣的方法很簡單,就是救護人員的嘴對着病人的嘴吹氣。在進行人工呼吸前,必須迅速做好準備,清除其口中的嘔吐物、分泌物,使呼吸道暢通。病人如有假牙也應取出,以免墜入氣管。要鬆開衣領、褲帶、緊裹的內衣、乳罩等,以免妨礙胸廓運動。   

病人取仰臥位。但僅僅平臥還不能使呼吸道暢通,因為此時頸部仍有一個正常的生理彎度,頭部呈向頸部脊柱屈曲,空氣通道在會厭部明顯狹窄;而舌部變鬆弛,便向后墜,使空氣通道的狹窄更為嚴重。為了使呼吸道通暢,所以要使其頭部儘量后仰,救護人員一手放于病人的頸下,另一手放其前額,造成將頭部儘量后仰的姿勢。準備工作做好后,救護人深吸一口氣,緊對着病人的嘴吹入,造成其吸氣;另一手將其鼻孔捏住,以免氣體由鼻孔漏出。然後,救護人的嘴離開,將捏鼻的手放鬆,並用一手壓其胸廓,以助呼氣。就這樣,一口一口有規律地吹氣,每分鐘吹12—15次。   

吹氣力量的大小,要依病人的具體情況而定。如病人身強體胖,救護人吹氣的力量要大;如是儿童,吹氣要小。一般以吹入氣后,病人的胸廓略有隆起為度。   

心臟擠壓與口對口吹氣應有節奏地進行,一般擠壓4—5次,做1次吹氣。如當時只有一人搶救,可先吹2口氣,然後做8一10次擠壓。搶救心臟病人時要用除顫器   

現代的心臟除顫器多採用電感容器直流放電式電路,這種電路放電時間短,大約為幾個毫秒(0.1%秒),放電能量可達400焦耳。   

除顫器在急救中消除心室纖顫時,由於此時心律巳嚴重紊亂,所以無從考慮R波的同步問題。但作為心房除顫治療扭轉心律失常時,如果除顫器的電刺激落在心動週期的易激期中,這時正是心臟的舒張過程,容易引起心肌損害,產生心室纖顫等危險,所以必須採用 R波同步技術,也就是應用心電圖的 R波來觸發放電,這樣就可以保証除顫的電刺激落在心電 R波下降時的這段時間里,即心室 不應期上。   

隨着醫學科學技術的發展,現在除顫器已發展成為一種重要的心臟病的治療和急救設備。由於它具有簡易、無毒和有效的特點,特別是在搶救某些猝死病人中的獨特作用,所以在現代醫學中具有廣氾發展前途的。

有毒物品的現場急救

有毒物品中毒事故是一種或數種物質釋放的意外事件,在短時間或較長時間內損害人體健康或危害環境,使機體引起中毒病變,常危及群體發病造成環境公害,給國家和民眾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和不良社會影響。 因為有毒物品中毒,常為群體發病,故現場的及時、準確搶救處理受害者,對其健康及疾病轉歸起着關鍵性的作用。在搶救過程中,時間就是生命,須爭分奪秒地果斷處理,如報警、堵源、清除有毒物質危害源,防止毒物擴散對人體的繼續作用。另一方面則是醫學急救,採取正確、迅速的急救措施去處理各類中毒者。但正確的處理來源於正確的診斷,正確的診斷來源於生產現場的實踐。各種毒物有不同的理化性和毒性,對人體可累及不同的靶 而出現不同的臨床表現。只有熟悉和掌握各種有毒物品的特性和毒性,才能有的放矢進行有效的現場急救和處理。

 一、有毒物品中毒事故的危害性 有毒物品中毒事故是災難醫學的重要內容。50年代以來,各發達國家不斷髮展各種工業,各類事故業與日俱增。我國由於工業發展很快,在各類化學物品的生產、運輸和使用過程中,急性中毒事故屢有發生。 1979年9月7日浙江溫州某電化廠,因一只鋼瓶內儲留液體石蠟油10ml,在灌注液氯前未淨化,液氯與石蠟起加熱反應,急劇增壓膨脹而致液氯鋼瓶爆炸,使車間內所有液氯鋼瓶及貯氯槽發生連續爆炸,10.2噸液氯瞬間洩漏,廠房炸毀,職工和居民1200余人在毫無防備下吸入氯氣,當日 59人,中毒住院近800人。1992年3月18日上海某製藥廠兩職工在生產時違章離崗,將1.8噸硫酸二甲酯(DMS)溢至真空泵內,造成生產事故,搶修人員即用30%氨水2噸沖洗真空 泵后未帶好防毒面具進入現場拆泵檢修,造成18人DMS和NH3混合氣吸入中毒,1人誤診 。1995年7月30日煤氣公司管道工在上海中山南路地段為居民安裝低壓煤氣接管過程中,阻氣袋意外發生爆裂,5名工人先後因CO中毒 ,其他13名民工CO中毒。2000年10月24日,一輛運載10.7噸氰化納毒物品的槽車在福建省上杭縣境內翻車,毒品外泄,造成週圍群眾急性中毒90人,經過有關部門六個晝夜的精心組織,通力協作和科學搶險施救,事故現場及週邊由於部分洩漏的氰化納造成的污染基本得到控制。2000年11月24日重慶市發生一起氯氣洩漏事故,毒源來自一個被廢置在公共垃圾場的氯氣鋼瓶。事發當晚,有200多位中毒人員到醫院就醫,氯氣洩漏區域內很多家畜 ,無疑已構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2001年5月26日,廣東省湛江市麻章區發生一起高濃度硫酸洩漏事件,突然涌出大量的帶有刺激氣味的濃煙,在雨中迅速形成酸霧,向四週瀰漫,造成90人因吸入硫酸霧而不同程度中毒灼傷。 從上述中毒事故中,可知其對國民經濟及人民生命健康帶來及其嚴重的危害,尤其要吸取教訓的是,其中毒事故傷亡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未能做好現場的急救處理,缺乏訓練有素和經驗豐富的醫務人員及時分類鑑別傷病員,缺乏有毒物品中毒事故應急救援的預案計劃。如溫州“液氯爆炸”很多輕症中毒病人,早期未採取相應急救措施,來回走動,大大增加了耗氧量,加重心肺負荷出現肺水腫。上海某製藥廠DMS吸入事故中,一患者誤診為慢性支氣管炎及哮喘,后出現喉頭水腫窒息 。

二、急性中毒的現場急救 將中毒者安全脫離中毒環境至上風向或空氣新鮮的場所,必須做好自救和互救的應急措施,救援者必須佩帶個人防護器材進入中毒環境搶救出中毒者,並迅速堵住毒源及洗消毒物,阻斷毒物散髮及繼續侵入人體。在自救互救中可採取簡易有效的防止毒物進入呼吸道及消化道的方法,如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塑料馬夾袋套住頭面部等。

(一)做好對中毒者保心、保肺、保腦、保眼的現場急救,如心肺復甦朮、口對口人工呼吸朮(救護者應注意避免吸入患者呼出毒氣),眼部污染毒物的清洗朮等,對重症患者應注意其意識狀態、瞳孔、呼吸、脈率及血壓,若發現呼吸循環障礙時,應就地進行復甦急救,並應急使用中樞及呼吸 等措施。 (二)污染的皮膚、毛髮、衣着必須及時、徹底用流動清水沖洗(冬天宜用溫水),沖洗時間不少於15分鐘,防止毒物從皮膚吸收中毒或灼傷,切忌用油劑油膏塗敷創面。

(三)根據不同毒物的接觸進行預防性治療,如鎮靜、保持呼吸道通暢、保暖、氧療、解毒、排毒、抗過敏、抗滲出等針對性的對症處理,並應注意生命體征(呼吸、心率、體溫、血壓)的醫學監護。

(四)中毒者病重需轉送醫院時,應隨症採取相應措施,並佩戴好毒物週知卡。治療措施如吸氧、補液,使用中樞及呼吸 、去泡沫劑、糖皮質激素等。昏迷者應取下假牙,將舌引向前方,以保持呼吸道通暢。在轉送醫院同時,應先電話通知醫療單位作接診準備,以便到達醫院后參考毒物週知卡,採取及時有效的搶救措施,防止病員頻繁活動增加耗氧,使病情加重及誤診。

三、掌握病變輕、重,對症急救處理 各種毒物對人體有一定的靶 損害,但相同毒物不同濃度,不同接觸時間、方式以及個體差異出現不同的臨床表現,有的是一過性的刺激反應,有的是造成實質臟 損害(中毒),有的毒物(如光氣、氮氧化合物等)因水溶性低,吸入早期症狀不明顯,不典型,有一定的 期,但其潛在危害較大,均應高度重視,區別對待。已知不同毒物高濃度接觸后造成病變的有:刺激性氣體中毒的肺水腫;窒息性氣體及有機化合物等中毒的腦水腫;砷化氫、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毒的溶血而致肝、腎損害;酚類和無機磷的腎臟損害;四氯化碳、三氯乙烯的肝臟損害;氯化鋇中毒的低血鉀;氟化物中毒的低血鈣所致的心肌損害均應採取針對性的綜合性救治。

(一)對症治療。 臥床休息,鎮靜以減少耗氧,合理氧療,一般採用鼻導管或面罩給氧,對窒息性氣體中毒者用高壓氧治療,尤其對重度CO中毒者清醒后,還應持續1-2個療程高壓氧,可防治其繼發症。靜脈及早投以大劑量、短程糖皮質激素作為非特異新的“解毒”藥,以減輕毒物對機體的應激發應,改善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具有抗過敏、抗滲出、改善微循環的作用,對防治腦水腫、肺水腫、心、肝、腎損害及滲血性貧血均有較好的療效。

(二)“滅活沉澱”及中和療法。如使用某些藥物防止毒物在體內發生毒害作用,促使生成不溶性物質以滅活沉澱而排出體外,如氯化鋇、碳酸鋇中毒,可用2%-10%硫酸鈉10g-20g/d靜脈注射,使血液、腸道內排泄的鋇離子結合成不溶性的硫酸鋇而解毒;氫氟酸中毒用10%葡萄糖酸鈣20-40m1靜脈或動脈注射,使氟離子與鈣結合成不溶性的氟化鈣而“滅活”,從尿中排出。凡吸入成酸類毒物的用3%-5%硼酸或檸檬酸進行霧化吸入均可作為中和劑以減輕其酸、碱毒性。一般使用超聲霧化液內常加入抗生素、地塞米松、氨茶減及1%普魯卡因。

(三)解毒—排毒療法。解毒劑指能解除毒作用的 藥物,但必須抓緊時機及早應用,當毒物已造成嚴重器質 變時,其療法效將明顯降低或產生毒作用。

常見的有以下几類:

1、高鐵血蛋白還原劑,主要是美蘭(亞甲蘭),治療急性苯胺、硝基苯類中毒,用量為1-2mg/kg,以1%美蘭5-10m1加入25%GS20—40m1靜脈注射。

2、氰化物中毒解毒劑。a、亞硝酸鈉—硫代硫酸鈉療法;b、抗氰新藥。4—二甲基氨基苯酚(4—DMAP),對氨基苯丙酮(PAAP)。C、有機磷農藥中毒解毒劑。常用膽碱酯酶復能劑和抗膽碱劑(解磷定、氯磷定、雙復磷和阿托品等);d、氟乙酰胺中毒解毒劑,乙酰胺。

四、有毒物品事故醫療急救措施 大致可分為五個方面:

(一)建立急救醫療服務體系。一般分院前急救(現場急救),醫院急救中心和重病監護(CCU)三部分,其中以院前急救對挽救傷病員生命最為關鍵。故必須作到下列四點: 1、 建立暢通無阻、不間斷的通訊聯繫; 2、 建立起指揮和協調作用的急救調度中心; 3、 組織現場群眾互救和醫務人員急救的現場救護; 4、 備有安全、迅速運送傷病員的工具。

(二)現場急救任務。組織受害者撤離事故現場至新鮮空氣之上風向;迅速鑑定中毒物品的毒性;傷病員的揀別分類處理;醫療救護和清除毒源及污物。

(三)現場急救的基本器材。維持呼吸功能有關用品,如氧氣、喉鏡、氣管插管、面罩、吸引器、氣管切開包,簡易人工呼吸器,自動沖氣床;保持心血循環功能的有關用品,如心臟監護設備、除顫器、體外起搏器;對症和特殊治療藥物,如膠體、晶體液、解毒劑、排毒劑等;清除污染物,防止毒物經皮吸收,需備用清洗液、酸碱中和液,眼沖洗設備。救援人員自身防護服,呼吸保護器等防護用品。

(四)正確診治,防止誤診誤治。由於診斷失誤,造成醫療措施不當,導致醫源 變,如把甲胺磷當作甲硫醇治療,把無機氟的氟硅酸鈉當作有機氟農藥氟乙醇酰胺來處理;把一次性刺激及應當作肺水腫,腦水腫處理,大量使用糖皮質激素、利尿劑、脫水劑而導致水鹽代謝及電介質紊亂;急性硫化氫中毒后大劑量使用美蘭產生柴紺、缺氧而危及生命;把肺源性的肺水腫按心源性肺水腫處理,大劑量使用強心藥而發生洋地黃中毒。

五、幾點體會

(一)配備必要的醫療器械及藥品 由於各種有毒物品的化學成份不同,應配備心要的醫療器械及藥品,如氧氣鋼瓶、氧氣袋、擔架、霧化吸入器、急救箱,急救箱內應有亞甲蘭、10%-4DMP注射液,50%硫代硫酸鈉特殊解毒藥,以及呼吸 :洛貝林、可拉明等。

(二)普及現場急救醫療知識——心肺復甦  現場急救目的在於使病人立即獲得最基本的生命支持。不論何種原因的中毒,一旦發現病人呼吸循環停止,立即採取措施維持其呼吸及循環功能為壓倒一切的任務。上海消防部隊各級 及醫護人員深知掌握與運用此項基礎醫療技術的重要性,故基本上每年都要組織一次心肺復甦培訓及考核,總隊全體官兵都要參加,由心肺復甦模型作鑑定,定期反復的在模擬人上操練,達到熟練、正確、敏捷的程度。幾年來消防官兵在現場以心肺復甦技術搶救了許多中毒病人。

(三)觀顏察色,分清輕重緩急 有毒物品中毒事故一旦發生,常造成多人群體性傷害,特別是刺激性氣體,易從職業危害發展到公害,影響週圍居民。如何針對人數眾多,輕重不一的中毒人員進行分類,並作不同的處理,同時宣傳安定週邊居民是至關重要的。面對大批受有毒物品影響的病人,首先要巡視一下,對事故現場下來的面色差、神萎、氣急、劇咳病人與週邊影響小、面色可、精神好、症狀不太明顯的病人分別開來,前者先處理,後者后處理,分清輕重緩急。

(六)小結 有毒物品中毒事故的醫學救護應做好“三要四防”,即“三要”是一要做好現場處理(堵源斷毒),二要做好診斷和鑑別診斷,三要做好預防性治療。“四防”是一防病情加重,二防治療矛盾,三防醫源 變,四防後遺症。職業醫學的急治目的,不僅是搶救病人生命,還要使中毒者恢復勞動力。一旦發生中毒事故,儘快制訂切實可行的搶救治療方案,如一時弄不清何種毒物,應根據臨床表現對症處理。在搶救病員過程中,要防止輕外現場處理,輕視場調查,輕護理等現象,要做好生物學檢測和環境監測。對所有接觸毒物人員,均要進行造冊登記,既不遺漏中毒病人,也不亂診斷無病人員。總之,現場急救是一項很複雜的系統工程,在實施的過程中,要結合中毒事故不斷變化的動態過程,採取相應對策。

(編輯:黃偉)

 

院前急救的意義、特點和運作

一、院前急救的重要性和主要任務 現代急救管理的集中點是重視院前急救、規範醫院急診科管理和強化監護病房管理三方面的內容,落實在組織建設上為不斷完善急救醫療體系(EMSS)的建設。這種急救管理模式的 特點就是改變了過去只侷限在狹隘的醫院急診科範圍內被動地等候病人的局面,而是擴大到走出醫院“圍牆”,同時致力于院前急救。我們必須在指導思想上充分明確,院前急救並不僅僅是急救站的事,也不只是搶救危急病人時在場的人們的責任,因為醫院急診科的設備裝備得再好,急診科的技術人員配備得再多,如果不重視院前急救,如果沒有院前急救的有效救治,致使病人失去了搶救時機,那麼急診科將是一事無成。重視院前急救,並非可以不重視醫院急診科管理和建設,而是應該做好院前急救和醫院急診科工作之間的聯繫啣接和合作配合,因為院前急救是短暫的,是應急性的,經過簡單急救后,病人還要轉送到醫院急診科繼續救治;做好途中運送和救治其目的是為了爭取搶救時機,保証將病人運送到醫院得到更好的救治;沒有醫院的繼續救治,院前急救的效果也是很難鞏固的,甚至會有繼續惡化的可能性。因此,醫院急診科要根據本地院前急救的特點和情況,來確定本科任務、特點、內容和組織形式。現在,對院前急救的認識應提高到社會對急救工作的需要上來,提高到評價一個城市急救工作水平和能力高低上來。

院前急救的主要任務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對呼救傷病人進行現場急救和運送,要求接到呼救電話或其他方式的信息后,救護車(或救護艇)要立即出動,醫護人員要隨車(或隨艇)前往儘快到達現場,進行現場急救后,迅速安全地將病人送到就近的合適的醫院急診科(室)。根據我國情況,呼救傷病人中一類是生命有危險的病人,例如急性心肌梗塞、窒息、大出血、昏迷病人等,稱為危重病人,約占10~15%,其中要就地進行復甦搶救的特別危重病人不足5%;另一類是病情緊急但短時間內不會發生生命危險的病人,例如骨折、急腹症、普通外傷病人等,占呼救病人中的大多數,在進行簡單現場處理后,就近送到合適醫院或特約醫院治療。

對各類災難遇難者進行院前急救,例如水災、火災、地震等自然災害以及戰場救護等,在現場救護並組織合理分流運送,在這種現場急救中還關係到救護人員自身的安全問題。

特殊任務的救護值班,例如大型會議、重要會議、比賽等,發生情況按上述情況處理

二、院前急救的主要特點 明確院前急救的特點對於組織急救工作,提高急救效率具有重要意義。

院前急救的特點可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情況緊急 院前急救的這一特點不僅表現在病情急、時間急,而且表現在心理上的緊急。時間就是生命,要求儘速到達現場,要充分注意病人及其家屬的心理上焦急和恐懼的特點,不論是一般急診病人還是危急垂死病人都要毫不拖延地迅速運送病人以滿足病人及其家屬的要求。因此要求救護人員常備不懈、保持車輛完好狀態,做到隨叫隨出。

(二)急救條件較差 院前急救的條件一般較差,在光線暗淡、空間較小、人群擁雜的家中或馬路上,在將病人搬上救護車后由於車輛震動和馬達噪聲使診療工作難以進行,要求醫護人員在技術操作上、急救基本功上都有較好的熟練技能。

(三)病種涉及多科 院前急救的病人科目是多種多樣的,因此要求救護人員在較短時間對病人病種科目作出初步篩選、診斷和處理,要求救護人員掌握全科的知識和技能,能自然地應付各科急診病人,這是院前急救十分重要的特點,尤其在發生重大事故進行現場救護時,如果過分強調專科將是對急救工作十分不利的。

(四)體力消耗較大 院前急救的現場是各種各樣的,可能要爬高樓或高坡,也可能串街過巷到車輛無法到達的地方,甚至是佈滿荊棘的地方,醫護人員身背急救箱既要救治病人,又要指導和幫助搬運病人,因此消耗體力較大,要求有強健的體魄。

(五)對症急救是主要任務 通常在院前急救時沒有足夠的時間來給醫護人員進行鑑別診斷。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對症急救,是針對生命指征的問題尤其是心、肺、腦功能衰竭進行復甦(cadio-pulmonary-cerebral resuscitation)以及對外傷的止血、包紮、固定和搬運等能使病人初步得以救生的各種對症急救。

三、院前急救的主要內容

(一)現場急救 時間就是生命,一定要改變所謂現場急救是迅速把病人送到醫院去進行治療的陳舊觀念。實踐証明,一些原有希望救活的病人失去搶救機會,其關鍵是忽視現場急救的重要性,採用先“送”后“救”,而不是堅持先“救”后“送”的重要原則。例如外傷大出血病人必須 行止血處理后再運送,可減少失血性休克發生的可能性及其休克程度;又如對骨折病人必須 行初步固定並正確地搬運和護送,才能減輕病人痛苦,並預防骨折加重和其他併發症的發生;又如對心跳呼吸驟停的病人必須進行心肺復甦才能使病人有得救的希望。因此,對院前急救的新概念應擴展到對急診病人(尤其是危重病人),要求能在其發病和呼救時,及時將醫療措施送到他的身邊,立即開始有效處理,然後安全護送到就近合適的醫院作進一步診斷和處理。 院前現場急救包括在家庭、工廠、農村、街道以及交通事故現場等所有出事地點對病人的初步救護,這是我國當前醫療救護中最為薄弱的環節,其關鍵問題是要大力進行急救知識普及訓練以及提高廣大群眾初步急救技能,提高自救互救的能力和效果;對醫務人員也同樣有普及急救知識的問題,專業分科越來越細,過於專門化帶來的問題是對急診傷病人缺乏有效的急救技能,一位心內科醫師可能對外傷止血、骨折固定的急救技能缺乏足夠的掌握,外科醫師可能不懂得常見內科急診的初步急救,因此要求醫務人員都能掌握全面的急救知識,才能滿足各類急救病人的需要。尤其是急救五項技術:進行有效的通氣、止血、包紮、固定和搬運。這些現場急救技術的特點是:基本上徒手進行,很少依賴器械設備;操作簡單易行,容易掌握;效果強調確實可靠,要求程序和操作方法的準確性;不但醫務人員,而且一般群眾都能掌握;對醫務人員來說,現場急救的要求提高,即通常強調的ABCD復甦程序:搶救A(airway)是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要果斷採用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方法;搶救B(breathing)是採用口對口人工呼吸;搶救C(cardiac massage)是扣擊胸部和胸外心臟擠壓法,必要時行開胸心臟按摩;搶救D(drug)是心內或靜脈內注射藥物。

(二)搬運 經過初步現場處理后,必須把傷病人及時轉送到合適的醫院進行進一步急救處理。在這個轉送過程中,搬運做得及時正確不但可減少傷病人的痛苦,還可有利於防止造成新的損傷而招致殘疾或 。搬運方法有多種,可因地、因時、因人而宜選擇合適的,最常用的方法有擔架搬運法、徒手搬運法等。對頸、腰椎骨折病人必須三人以上同時搬運,托住頭頸、胸腰、臀部腳腿,切忌一人搬腿的雙人搬運。 (三)監護運送 現代急救醫學的新概念,已摒棄過去把運送急診病人看成是交通部門或醫務人員只是協調運輸部門進行,導致在運送過程中得不到有效醫療救護的保証的陳舊概念,而是認為醫療急救運送是院外(院前)急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連結急救醫療體系的一個重要的“鏈”,要把單純的病人運載工具改造成為搶救危重病人的“流動醫院”、“活動急救站”,成為醫務人員院前搶救的場所,即“濃縮急診室”,甚至發展到“集裝箱急救車”(實際上是一種微型醫院)。

四、院前急救的組織形式 我們城市的院前急救機構大致可以分為三種模式:一是廣州模式,這是由市急救指揮中心負責高度,以若干個醫院急診科成為一區域中心,實行分區域分科負責急救工作的模式。該市急救指揮中心成立于1990年,以120為統一急救電話,全市劃分為25個片,指揮中心與各片醫院無直接行政隸屬關係,但負責進行調度指揮,並負責與其他系統如公安、消防等的聯絡協作,以應付重大突發事件,負責急救情報收集研究,負責群眾性急救知識培養。醫院接指揮中心通知后派車並配備醫護人員赴現場急救后將病人運送回本院繼續救治。二是重慶模式,這是依托醫院的一種模式,市救護中心站1987年與市四院合併成市醫療急救中心,這種模式占我國大多數,尤其是中小城市和縣中心醫院一般都兼急救中心。三是上海模式,這是由醫療急救中心站及其所屬分站與市內一些醫院緊密協助的模式,即分站設在區、縣中心醫院,通過中心站調度后由分站派車到現場急救,將病人送到分站所在醫院或到病人特約勞保醫院繼續救護。 上述模式各地可根據實際情況採納,可進行修改變革,

但其根本原則是:要滿足最短的反應時間,即以最快的速度將病人送到合適醫院,就是要考慮到城市交通道路、急救半徑、醫務人員配備快速行動等問題;要保証 院前救護,主要是隨車醫務人員的專業性質和技術水平程度;要結合適應突發事件的應急,保証在統一調度下醫院有很強的接收急診病人的能力;要有利於合理利用急診資源取得 效益,減少人員資源浪費,提高急救設備的充分利用。

五、院前急救的管理 重視和加強院前急診工作的關鍵是管理,要特別注意以下五個方面:

(一)良好的通訊聯絡 現代急救醫療已把通訊連同運輸、技術稱為院前急救的三大要素,通訊是其中重要的 的一環,全國120急救電話的收接暢通,充分利用各種有線、無線通訊器材來進行聯絡、指揮、調度是不可缺少的。

(二)完好的運輸工具 通常情況下是指救護車。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報道,全世界急性心肌梗塞(AMI)約有40%~60%因合併症而在發病最初几小時內 ,其中70%因來不及送醫院而死於現場或途中,對於這種嚴重的逼向 (dead on arrive,DOA)的病人,即使在救護車內也是很難以挽救的,因此自20世紀70年代起,一些救護車內裝備心肺復甦(CPR)和生命高級維持技術(ALS)和病人監護(monitor)等急救器械設備,使救護車成為集運、救、護三種功能于一體的急救運載工具,稱其為“復甦救護車”(resuscitative ambulance)或“復甦救護艇”(resuscitative ambulance ship),有人又稱其為流動監護病房(MICU)。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救護車專業標準》規定,我國救護車可分為:指揮型救護車,具有指揮、通訊、擴音等功能;搶救型救護車;專科型救護車;普通型救護車。 現在,救護車裝備水平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急救水平的標誌,一輛符合裝備水平的救護車要裝備以下設備:擔架與運送保護用品,包括普通或折疊式擔架、床墊、床單、枕頭、被子、膠布等;止血用品,包括止血帶、壓迫繃帶、止血鉗等;人工呼吸器具,包括人工呼吸器、開口器、壓舌板、醫用氧氣等;繃帶夾,包括三角巾、急救包、紗布等;手朮器械,包括手朮刀、剪刀、鑷子等;容器,包括急救箱、瓶皿、紗布盤等;急救用具,包括救生帶、安全帽、救生具、非常信號用具、病人標記片等;夾板;護理用品,包括洗手盆、膠皮手套、便器、冰袋、體溫計、血壓計、消毒棉等;消毒器具;外傷消毒藥,包括紅汞、碘酒、雙氧水等;一般消毒液,包括來甦儿、石碳酸、肥皂等;洗眼用品;必要的藥物等。 對於具有復甦功能的救護車除上述常規裝備外還要裝備除顫器、監護儀(直流供電)、按需起搏器、射流式人工呼吸器以及有關救助設備。

(三)較高的技術水平 院前急救的成功率在很大程度上與急救技術水平有關,因此培訓提高(包括從在校學習和臨床實習時就應開始)急救技術水平,要使每一位醫師和護士都能熟練掌握基礎生命支持(即急救ABCD)其中尤其是CPR,要能熟練使用心電監護、除顫、起搏、氣管插管等,制定一整套院前急救操作常規,實現院前急救規範化管理。

(四)健全管理制度 制度是急救質量的保証和基礎,要重視建立健全調度制度,做到國際上普遍規定的受理呼救電話后1分鐘內出車,嚴格值班制度;要做好隨車記錄製度,準確及時記錄傷病人病情和院前急救情況及其療效;要堅持車輛維修保養制度,始終保持車輛的完好狀態;要做好通訊器材維修保養制度,始終保持急救通訊指揮系統的靈敏有效。

(選自丁涵章等主編,《現代醫院管理全書》、杭州出版社,1999)

專家建議每家每戶備一個急救包

新華社上海1月8日電(記者李榮)為了在遭遇災難時能進行有效的自救和互救,每個家庭都應備有一只急救包。這是上海減災部門在向每戶家庭免費發放的防災手冊中發出的呼籲。   

在家庭急救包中,應配備3類必需的急救用品:   

  類是常用應急藥品,包括紅藥水、碘酒、火燙藥膏、眼藥水、消炎粉等外用藥;退熱片、保心丸、止痛片、止瀉藥、抗生素等內服藥;三角巾、止血帶、繃帶、膠布、體溫計、剪刀、酒精棉球等醫用材料。

  第二類是食品,包括麵包、餅乾、方便面等乾糧,可定期更換;瓶裝飲用水,也要定期更換;還有罐裝食品。   

   第三類是急救器具,包括逃生繩、氧氣袋、收音機、錘子、鉗子、家用滅火器和手電筒等。

上海亞邁森醫療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電話:021-61020118 傳真:021-31265113 地址:中國 . 上海市徐匯區中山南二路777弄2號501室
河北省安平亞邁森醫療器械廠         廠址:中國 .  河北省安平縣東里屯工業開發區

                                      Copyright 1999-2011 emssn.com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YTrade.com